当前位置:吾爱软件下载 > 文章教程 > 网络热点 > 咫尺天涯,再见青春

咫尺天涯,再见青春

2023-04-28 11:17:44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unknown 阅读次数:137

天涯创始人邢明

互联网白话

记者 梁应杰

天涯社区近日被曝官网和App无法打开,引发了众人的回忆。即使他们曾发布公告,提醒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其间平台将无法访问,但联想到他们累计被执行超过1.39亿元,创始人身背数十条“限高令”的现状,不少人已经在内心宣判了天涯的死亡。

这或许是昔日全球最大中文互联网社区发出的最后哀鸣。两年前,另一知名社区“猫扑”宣布关闭发帖功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短暂却灿烂的一生。

2008年12月,谷歌曾在国内测评出“中国五大论坛”,除了天涯和猫扑,还包括新浪社区、凤凰网论坛和19楼,前两家分别在2017年和2015年宣告关停,仅剩19楼还在正常运营。去年3月,曾和这些社区齐名的西祠胡同以1元的低价转让。

炒股炒出来的天涯

书写天涯故事的是一个叫邢明的公务员。这个出生于河北沧州农村的天之骄子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1991年,他从中文系毕业,在海南省政府信息中心谋得一份闲差,有了接触互联网的机会。

不过,最先让他实现财务自由的是股市。1999年,赶上全球互联网泡沫最疯狂的时期,他以31元的价格买入海虹控股,正好赶上网络股大爆发,最后在至今仍是历史高点的84元卖出。

几轮操作下来,邢明的账户从十几万元变成两千万元,他意识到了股市和网络都是好东西,于是在1999年3月创立了天涯,早期最重要的板块就是“股票论坛”。他本人注册了一个账号“968”,经常在论坛和网友互动,聊些炒股那点事。

2000年前后,最先接触互联网,习惯在BBS灌水的是国内大部分精英群体,天涯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畅所欲言、针锋相对、如鱼得水。

这种喜爱浓缩在1999年11月10日发布,名为《天涯是个烂地方》的帖子里。一位“半新半旧”的天涯人痛陈天涯的四大“罪状”:宽带提升网速过快,聊天太活跃耽误时间,帖子质量太高,高人太多普通人无法呼吸。

全是正话反说,典型的“凡尔赛”。多年后,这位名叫“宁财神”的发帖人,因为所创作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变得家喻户晓。

正如宁财神所言,在当时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天涯聚集了太多能人,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少成了日后的畅销书作家和网文大神。

比如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的石悦,从2006年开始以“当年明月”的ID在天涯开始连载小说,边连载边出书,三年之后,出完了一套7本的《明朝那些事儿》。

几乎在同一时期,一个叫张牧野,从小生活在物探队的大院里,对地底下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的天津人在“莲蓬鬼话”开讲“铁三角”的盗墓故事。他的网名叫“天下霸唱”,那部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鬼吹灯》。

此外,像写出《苗疆蛊事》的南无袈裟理科佛,《天行健》的燕垒生,《诛仙》的萧鼎,《东北往事》系列的孔二狗等人,都是昔日天涯的活跃分子。

水木西祠榕树下

天涯是中文互联网论坛时代的缩影。那会儿网友有句顺口溜:水木西祠榕树下,人人铁血到天涯,指的就是水木清华、西祠胡同、榕树下、人人网、铁血论坛和天涯。

“水木清华”成立于1995年,一度是中文高校里人气最旺的BBS。

西祠胡同诞生在1998年春天,是一个叫刘琥(网名“响马”)的年轻老师因为颈椎病赋闲在家,利用空余时间开发出来的。2000年初,他们在全球的网站排名接近100名。

实际上,那会儿的论坛是许多互联网模式创新的原点。诞生在杭州的19楼,就曾尝试将个人闲置物品放到网上交易,据说马云还特地跑来考察过。

榕树下是美籍华人朱威廉创作的文学论坛,和他们有过深入交集,如今活跃在文坛的作家丝毫不少于天涯。像是韩寒、李寻欢、蔡骏、今何在、郭敬明等。他们还曾举办多届网络文学大赛,余华、王朔、麦家等人出任过评委。

于2021年关闭回帖,2022年3月宣布永久关闭的铁血社区,曾经聚集了大量喜欢军事的热血青年,创始人蒋磊是保送进入清华的学霸。10年前,他们拥有1000万注册用户。

10年前一场特殊的“西湖论剑”

论坛的衰落至少在10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2010年,在杭州召开了一场特殊的“西湖论剑”。19楼作为东道主,邀请了全国知名的论坛社区齐聚一堂,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论坛峰会”。时任天涯COO的李胜兵,猫扑主编的朱文轶,篱笆网总编的嵇晓雄等人悉数到场。

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被问及,如何看待微博的崛起。这个问题被忽视的部分是,论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能吃香吗?对应的是2009年工信部给三大运营商颁发了3G牌,2010年iPhone 4发布,整个移动互联网迎来了“iPhone时刻”。

当腾讯、阿里这些巨头都开始寻找“船票”,体量要小很多的论坛该如何应对?

在内部,论坛内容运营和商业化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作为Web2.0的代表,论坛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精英们的产物,但随着上网门槛降低,越来越多人涌入论坛,大幅稀释了原先的内容质量。

优质内容变少了,广告还变多了。大部分论坛创始人和后期的主编都心怀理想,有着打造一个纯粹聊天社区的朴素愿景,他们强在内容,弱在运营。到了后期,为了生存下去,不少论坛开启了简单粗暴的商业化,寻求在首页、帖子中间插入广告,进一步降低了逛论坛的体验。而随着用户数量的扩大,论坛运维成本和难度增加,成色复杂的用户涌入对“为爱发电”的版主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产品形态落后、内容质量下降、商业化和运维不利……种种因素导致了论坛最终退出互联网舞台,但它们不该被嘲笑和遗忘,更不应该被嘲笑和遗忘的是那个“流量不至上”,每个人都天马行空,敢于表达观点、展现个性的互联网。

返回顶部